专家称越南开启了一个危险示范!2025年7月7日,越南的一项战略选择让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陷入震荡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月3日强调“任何协议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”后四天场外配资公司,越南工贸部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部分热轧卷钢产品征收最高27.83%的反倾销税,新措施自7月6日起生效,有效期长达五年。这一行动被视为对美国7月2日签署的“分层关税协议”的实质性配合,导致中越关系急剧恶化。
特朗普政府设计的“关税陷阱”是这场博弈的导火索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“真实社交”平台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“历史性贸易协议”,将越南输美商品关税从威胁的46%降至20%,但附加了一项条款: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加征40%惩罚性关税,且解释权完全归美国所有。作为交换,越南需向美国全面开放零关税市场,并接受美国海关入境稽查。这项协议实质上是美国试图切断中越产业链联系的阳谋。
越南几乎彻底妥协。协议要求越南建立“中国转口监测系统”,允许美方核查生产线,并将电子、纺织等行业的本地化率提升至40%。这直接影响了越南经济,其对美出口的33%(价值450亿美元)为中国商品经简单加工转口,而60%电子零部件、80%塑料原料依赖中国供应。这种单边开放的零关税市场对美国商品吸引力存疑,却可能重创越南劳动密集型产业。
中国的反制迅速而精准。商务部发言人表示,谁通过出卖中方利益换取关税减免,中方将坚决反制。中国手中握有三张王牌:稀土控制权、RCEP区域合作机制和庞大的市场规模。这些手段可以削弱越南对美的依赖并直接施压。
越南的“危险示范”揭开了美国贸易战的新阶段。彭博社指出,美越协议是特朗普政府“规则战”的典型案例,通过原产地规则重构全球供应链,将中国排除在高端制造业之外。这种策略已在印度、泰国等国引发连锁反应,印度正加速与美谈判降低本土化率,欧盟因英美5月协议中的“毒丸条款”动摇。
更危险的是军事领域的联动。2025年初,越南与美国达成协议,将金兰湾租借给美军作为后勤基地,允许美国核航母战斗群进驻。同时,越南在南海争议海域动作频繁,启动油气勘探项目,延长油田开采合约,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。
越南的困境逐渐显现。尽管协议签署后对美出口订单激增,但供应链危机已初现端倪。胡志明市一家电子厂因无法证明零件来源被罚款并暂停生产。泰国工业联合会也启动“去越南化”预案,将原本布局越南的生产线回迁泰国。
国际舆论对越南的选择呈现两极分化。《纽约时报》认为,越南的妥协暴露了外向型经济体的脆弱性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指出,越南的困境折射出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。美国在协议签署后迅速调整对华政策,解除乙烷出口限制并恢复EDA工具授权,这种“以越制华”的策略本质上是将越南作为对华示好的牺牲品。
随着7月7日的夜幕降临场外配资公司,这场博弈的走向愈发清晰。越南的“危险示范”不仅未能换来美国的实质性支持,反而让自身陷入“联美抗中”的战略陷阱。历史终将证明,任何试图通过牺牲邻国利益换取短期安全的行为,都将成为地缘政治长河中的注脚。
国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